博瑞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由国家顶尖人才专家袁建栋博士创立,致力于高端仿制药及原创新药的研发和生产,力争成为全球领先的创新型制药公司。
研发驱动、持续创新,提升科技软实力是博瑞医药的核心发展战略。公司每年研发投入约占收入25%;200多人研发团队约占全体员工的40%;申请专利400多项,已授权105项,是“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其中荣获“中国专利奖”的恩替卡韦合成专利打破了原研垄断,每年为乙肝患者节约几十亿元治疗费用。
博瑞医药自行建立的发酵半合成、多手性药物、靶向高分子偶联和非生物大分子四大技术平台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并成功开发了艾日布林、磺达肝癸钠等高端仿制药,在抗肿瘤、超级抗生素、静脉补铁等领域建立了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品线。公司开发的两个抗肿瘤一类新药和一个治疗乙肝一类新药已经获批临床,目前有6个针对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超级抗生素新药已进入临床前研究。
2019年11月,博瑞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正式挂牌上市,成为苏州工业园区也是“B村”生物医药企业科创板第一股,也是科创板开通以来,第一家上市的全球化高端仿制药企业!
苏州康宁杰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由国家特聘专家徐霆博士归国创建。其核心业务为抗体及蛋白大分子药物的研究与产业化,目前已累计投入科研经费近4亿元。
自落户苏州工业园区以来,在地方政府及各级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公司从只有几名员工的初创型公司开始,已逐步发展成为技术领先、开发项目最多、并已开始国际化及产业化进程的创新型生物医药公司。
目前公司拥有六千余平方米的专业实验室和符合cGMP规范的中试车间,配备有一流的仪器设备及相关硬件设施。具备从大分子药物的早期筛选、细胞工程化、细胞株构建、小试研究、中试放大、质量研究、药物非临床及临床研究到申报注册的完整研发能力。研发领域涵盖肿瘤、抗凝、不孕不育、骨折疏松、糖尿病、眼科以及重大传染性疾病诸领域。
康宁杰瑞在立足自主研发的同时还积极开展与外界的科研协作,通过与国内外著名院校、专业研究机构及业内优秀公司的合作,建立起了灵活多样、开放共赢的研发模式。公司与包括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中科院以及东南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等著名学府及机科研机构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成立有江苏省研究生及博士后工作站,与东南大学成立了校企共建技术中心,与美国Thermo公司合作建立技术平台等。
公司业已建立了一支由归国顶尖科学家领衔的专业研发团队,员工队伍已达一百多人。拥有博士13人、硕士50余人、本科毕业生50余人。针对公司业务的国际化要求,还建立了一支由资深科学家、FDA前审评专家、高级科技商务人员、cGMP专家等组成的一流国际专家顾问团队。
公司拥有强大在研产品线,共有在研产品50多个,提交临床申请8项。康宁杰瑞的生物类似药产品线基本覆盖了国际市场销售位居前列、专利已到期或即将在6-10年内到期的单抗和蛋白药物。据汤森路透《2015年中国生物类似药发展报告》,在中国“拥有5个以上生物类似药的公司”中,康宁杰瑞拥有28个生物类似药品种,居国内第一。目前康宁杰瑞的研发已跨越仿制进入了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新阶段。现阶段共有8个一类生物药完成前期成药性评估并进入实质开发程序。其中KN015已经进入一期临床研究;KN035已获得中、美、日三国药品监管当局的临床研究许可并进入临床,有望成为第一个在中国制造美国上市的突破性疗法项目;国际领先的双特异性多功能抗体KN026等5个新一代抗体新药也已进入深度开发阶段,预计将在1-2年内同步提交国内外注册申请。
公司在不断提升自身研发能力的同时,还通过对外项目转让、技术输出的方式积极参与中国生物大分子药物的产业化事业,以提高国内生物大分子药物的可及性,为中国的健康事业作贡献。为此公司向苏州信达、中信国健,江苏正大天晴、山东齐鲁、广东丽珠、深圳微芯等多家大中型药企转让Avastin、Erbitux等产品技术三十余项,其中有6项已获临床批件。极大的推动了生物医药在苏州、江苏乃至全国的产业化进程。
同时我们也正着力推动自主研发品种的产业化进程。总投资二十亿元、位于园区核心地带的康宁杰瑞江苏产业化基地的建设已经启动,以期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在研产品的工业化生产,进而满足临床需求、造福社会。
我们期望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将康宁杰瑞打造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创新型、综合性、国际化大型生物制药企业,成为苏州乃至全国生物医药行业最闪亮的名片。
2019年12月12日康宁杰瑞正式登陆港交所。
中国抗体由梁瑞安博士创立,梁在分子免疫学及治疗用单克隆抗体的领域拥有三十年经验。首先提出、发展及实践的功能人源化概念,是公司研发过程中具关键作用的新型抗体再造工程方法。梁博士亦为首位成功发展人源化抗CD22单克隆抗体的科学家。作为大中华区少数在生物制药行业各个环节富有经验的企业家之一,包括识别新靶点、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开发及制药方面。2019年11月,中国抗体在香港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2018年,中国抗体在“B村”成立子公司杏联药业,并与“B村”信诺维开展了有关BTK抑制剂技术转让及合作,本次上市获得的部分资金也将用于苏州生产基地的扩建。
亚盛医药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处于临床阶段的原创新药研发企业,致力于在肿瘤、乙肝及与衰老相关的疾病等治疗领域开发创新药物。公司所有在研项目均为新化合物结构的原创新药,旨在瞄准中国乃至全球患者“无药可医、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研发具有“First-in-Class”和“Best-in-Class”潜力的国际新型原创小分子药物,以填补国内空白,并进军国际高端医药市场。
亚盛医药在全新作用机制抗肿瘤创新药物开发领域内拥有多项核心技术,特别是在蛋白-蛋白相互作用药物设计领域内的技术水平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拥有150多项全球专利。公司核心团队尤其在细胞凋亡研发领域耕耘20多年,现为该领域的全球领先者。公司先后成功设计开发出8个原创1类新药进入到中国、美国及澳大利亚的Ⅰ-Ⅱ期临床开发阶段。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药物均为填补国内空白、并有望成为国际上同领域内首批上市的“重磅炸弹”药物。
2019年10月28日,亚盛医药在香港港交所成功上市,意味着公司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基石药业于2015年底成立,是园区自主培育的生物制药公司,项目成立以来发展迅速,建立了以联合疗法为核心,由15种肿瘤候选药物组成的强大产品管线,已经将10个候选药物推进至临床阶段,包括5款正处于关键性试验的后期候选药物。
基石药业于2019年2月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目前市值超过100亿港元。公司在A、B轮融资金额、上市时间等多个方面创造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业内标杆记录。基石药业全球研发总部及产业化基地项目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上市企业产业园,占地面积为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建成后将具备生物药和化学药的研发、中试及商业化生产的一体化研发生产能力,预计产能可达26000L大分子生物药和10亿片小分子化学药片剂和胶囊。项目总投资10亿元,由苏州工业园区新建元集团代建,预计2022年建成投用。
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由国家特聘专家俞德超博士创建,致力于做国内最好、国际一流的高端生物药制药公司,开发生产出中国老百姓用得起的高端生物药。
信达立足于创新驱动发展,六年来凭借卓越的创新能力,吸引了国际化的资本,搭建了国际化的团队,创建了国际化的技术平台,特别是利用这个国际化的平台,开发出了一系列原创性产品,获得了国际化市场的认可,是目前中国生物制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
国际化资本加速企业成长。信达生物凭借卓越的自主创新能力,公司已完成四轮融资,获得了苏州创业投资集团、联想控股、新加坡淡马锡和美国富达集团等多家全球知名创投基金累计4.9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形成了利用全球资本推进自主创新的格局。其中,2016年完成的D轮融资中,信达获得了由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国投创新)领投的2.6亿美金支持,这不但是中国制药界历史上最大的融资事件,而且在国际上也是2016年第二大融资额。
国际化的团队助推自主创新。信达生物致力于打造一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生物药开发、产业化人才团队,目前团队成员共500多人。其中,研发人员350多人,博士、硕士人数占总人数1/3以上,海外归国专家50位。信达生物国际化的高端团队为公司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国际化的平台促进成果转化。信达生物已经建立起一条包括16个新药品种的产品链,覆盖肿瘤、眼底病、自身免疫疾病、心血管病等四大疾病领域,形成了新药上市的梯队。目前,5个品种入选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1个品种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专项,6个品种进入临床研究,4个品种进入临床III期研究。多个原创抗体新药已经成功实现了国际市场转让。目前,信迪单抗注射液已完成上市申请,这是中国首个递交上市申请的PD-1单抗药。信达已建立高端生物药大规模产业化基地,总投资27亿,土地面积108亩,总建筑面积9.3万平方米。其中,一期累计投资9.5亿元,已建成2条1000升生产线并已投产;二期总投7.53亿元,拟建成6条3000升生产线。
图1 信达生物公司主要产品研发进度
原创成果面向国际化市场。2015年,信达两次与美国礼来制药集团达成产品开发战略合作协议,信达将创新产品的海外市场转让给美国礼来开发,获得首付及里程碑款33亿美元。这是中国生物药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里程碑事件,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
公司创新成果获评2015年度“中国医药与生物技术十大进展”;2015年6月,信达生物公司作为中国优秀创新型企业代表,应国务院邀请参加在美国召开的“第六次中美创新对话”(本次对话是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一部分),董事长俞德超博士在大会上发表了关于中国创新的演讲;2016年6月,信达生物作为“十二五”重大成果受邀参加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信达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于2016年6月莅临信达生物调研,高度评价了信达生物的创新成果;2017年2月,俞德超博士和“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首飞任务团队、“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人物等获得国家“2016年度科技创新人物”;2017年4月,《华尔街日报》在一篇名为《中国正在成为国际生物技术药物发展的重要力量》的深度报道中,以信达的发展为样版,向世界介绍了中国在生物制药领域取得的巨大进展;2017年4月、8月和10月,中国中央电视台的《经济半小时》先后三次长篇专题报道了信达公司开发的抗PD-1单抗等创新生物药的最新进展,点赞信达人为患者谋福祉、为一个个家庭谋福祉所作出的努力。
在短短六年时间里,信达生物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麦肯锡所总结的中国生物药的9个里程碑式节点中,5个里程碑与信达生物及其创始人俞德超博士有关。
2018年10月,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苏州工业园区自主孵化的首家登陆港交所的生物医药企业。
百济神州由美国科学院院士及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晓东、来自美国的连续创业家欧雷强于2011年联合创办,致力于开发用于癌症治疗的创新型分子靶向和肿瘤免疫药物。百济神州目前在中国大陆、美国、澳大利亚拥有超过850名员工,包括超过一半的科学家和临床医学家。百济神州正在推进的在研产品线包括自主研发、具有国际自主知识产权的BTK抑制剂、PD-1单抗、PARP抑制剂、RAF二聚体抑制剂,以及丰富的临床前阶段药物,致力于研发领域最佳的药物及寻找最优的肿瘤药物联合治疗方案,从而使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获得显著提高。
2016年2月,百济神州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交易代码:BGNE),是第一家初创于中国,在美国上市且市值超过15亿美元的生物技术企业,投资人包括中美大型机构投资者及生物技术领域专业投资基金,公司上市以来股价表现良好,从上市时的每股24美元提高到现阶段的140-150美元。百济神州四个自主研发的分子靶向及单抗产品在海外及中国先后进入临床阶段且推进顺利,包括联合用药试验在内,已经入组了超过1000位患者,全部临床在研产品已经多次在国际癌症研究大会上报告了数据,受到国际专家的充分认可。其中两个领先产品已经启动注册性试验,今年还将开展更多的注册试验。公司在不断完善全球研发团队,目前在美国的雇员已经超过100人,主要包括来自美国生物医药界的临床开发及相关运营人才。
百济神州苏州产业化基地规划有cGMP标准车间11,000平方米,由两位千人计划专家和业内知名专家领衔建设,2016年7月初开始动工,已完成所有系统及设备的性能确认,并进行试生产,2017年6月初正式生产。目前员工110多名,即将为百济神州更多的临床试验和未来小分子靶向药的市场销售提供关键保障。
和铂医药,一家专注于创新药研发、商业化及全球运营的生物制药企业,针对肿瘤及免疫性疾病领域创制具有巨大临床价值的生物新药。
和铂医药利用其强大的核心技术平台组合快速打造出兼具高度创新和差异化的抗体药物管线。和铂医药自有的Harbour Mice®平台能够产生拥有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的全人源抗体(H2L2)以及全人源重链抗体(HCAb)。而且,和铂医药还基于HCAb开发了免疫细胞衔接器平台(HBICETM)来开发新一代双特异性抗体,以实现传统的药物联合疗法无法达到的抗肿瘤疗效。这些抗体开发平台与单细胞克隆平台共同组成了和铂医药独特且高效的下一代创新治疗性抗体的研发引擎。
“和创新药,铂铸健康” 是和铂医药的愿景。为实现这一愿景,和铂医药与全球顶尖学术机构及生物医药公司开展具有国际创新力的合作,通过自主创新及多元化的合作,全面推进下一代创新型疗法的研发进程。同时,公司还面向全球生物药企业和学术机构进行技术授权,提升行业创新能力,加速为患者带来更多创新疗法。
JW(开曼)治疗有限公司(“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临床阶段细胞治疗平台公司。公司的愿景是为中国市场开发一流和/或一流的细胞疗法,以改变中国患者的癌症治疗方法。自2016年成立上海JW以来,它已经建立了一个集成平台,致力于开发,制造和商业化针对血液学癌症和实体瘤的突破性的基于细胞的免疫疗法。
该公司是中国发展基于细胞的免疫疗法的先驱,该领域代表着范式的转变和癌症治疗的最新进展。基于细胞的免疫疗法,包括CAR-T疗法,是一种创新的治疗方法,利用人类免疫细胞对抗癌症。在多种临床研究的支持下,基于细胞的免疫疗法可导致B细胞淋巴瘤和白血病的长期缓解,而其他治疗难以治愈。
Relmacabtagene autoleucel(“ relma-cel”)是其主要产品候选药物,是针对复发或难治性(r / r)B细胞淋巴瘤的抗CD19 CAR-T治疗药物,于2020年6月获得美国国家医疗产品管理局( “ NMPA”)接受了有关relma-cel的NDA作为DLBCL的三线治疗的审查。Relma-cel有望成为中国首个被批准为1类生物制品的CAR-T疗法,并且有可能成为同类最佳的CAR-T疗法。
江苏浩欧博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HOB)是由用国家级重大引进人才、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创立的高科技企业,专注于体外诊断领域中的过敏和自身免疫疾病诊断试剂的研发和生产,致力于为广大患者提供“用得起、用得放心”的检测产品。
公司自2009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过敏和自身免疫疾病诊断领域。经过持续投入和高速发展,HOB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创新研发、规模生产、质量控制和市场营销为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企业。依靠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有效填补了国内市场需求。公司提供丰富的产品系列,满足市场多样化的检测需求,逐步成为我国过敏原检测领域的领先者和自身免疫疾病诊断领域的后起之秀。
创业十年以来,公司已获得一百余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的产品注册证、数十项专利、并获得“苏州市过敏原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免疫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州市“创新先锋企业”、“瞪羚企业”等荣誉称号。HOB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打造了一支遍布全国34个省/直辖市的营销服务团队,为客户提供专业、及时、完善的技术服务。
Gracell Biotechnologies是一家全球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发现和开发突破性的细胞疗法。利用其开创性的FasTCAR和TruUCAR技术平台,Gracell正在开发多种自体和同种异体候选药物的丰富临床阶段流水线,以克服传统CAR-T疗法持续存在的主要行业挑战,包括制造时间长,生产质量欠佳,高疗法成本高,并且缺乏有效的实体瘤CAR-T疗法。
康众医疗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专业从事数字化X射线平板探测器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医疗器械公司。自成立以来,康众医疗坚持自主研发和独立创新,拥有了数字化X射线平板探测器相关的核心技术和工艺,包括非晶硅TFT/PD的设计和制造、碘化铯的蒸镀和封装等关键技术,非常规平板探测器的制造和集成技术、MOTFT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双能成像技术等,覆盖数字化X射线平板探测器设计、生产、组装和测试等关键阶段。
苏州贝康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作为NGS细分市场—生殖领域的领军龙头企业,致力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生育健康领域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是苏州市“独角兽”培育企业。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着“做合规产品”的理念,坚持走合规化研发、注册、报证的道路。2015年,贝康医疗申报国家标管中心将PGT-A试剂盒界定为“三类医疗器械”进行监管;2016年,该试剂盒成功获得“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进入临床试验;2017年,贝康医疗参与制定PGT-A质量控制评价指南,填补了我国三代试管婴儿质量控制技术标准的空白;同年,贝康医疗建成符合法规及GMP要求的标准洁净生产车间并通过省医检所检测。2019年,贝康医疗完成三代试管PGT-A临床试验大数据验证;2020年2月21日,该产品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标志着我国三代试管婴儿技术进入医疗器械监管的有证时代,填补了国内空白。
天演药业于2011年成立,在BioBAY设立总部,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基于人工智能和生物基因技术自主研发了万亿级动态精准全人源抗体库(DPL),深度布局肿瘤免疫及靶向治疗药物的开发,所产生的先导抗体同时具备优异的生物学功能和成药性,可大幅提高抗体药物的发现效率,提升抗体药物的稳定性及下游生产工艺的开发。
创胜集团是一家临床阶段的在生物药发现、研发、工艺开发和生产方面具有全面综合能力的生物制药公司。2021年9月29日,创胜集团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06628。
总部位于苏州,已成功搭建了全球的业务布局:在苏州设有药物发现、临床和转化研究中心,在杭州拥有工艺与产品开发中心以及药物生产基地,在北京、上海、广州和美国普林斯顿分别设有临床开发中心,并在美国波士顿、洛杉矶设立了对外合作中心。创胜集团的开发管线已有九个治疗用抗体新药分子,涵盖肿瘤、骨科和肾病等领域。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纳微科技 688690,SH)是一家专门从事高精度、高性能和高附加值微球材料研发和生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1年6月23日在上交所科创版成功上市。公司致力于建设世界领先的纳微米球精准制备和应用平台,是世界上能提供最多品种与规格微球产品的公司之一。
纳微科技已实现大规模出口高性能色谱填料到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知名制药和色谱企业,成为世界色谱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